餐饮作为刚需行业,整体空间还是比较大的,不过需要在质价比上下大功夫,质价比不仅仅在最基本的产品侧,还有品牌的模型侧,就是单店模型。
今天我们来聊聊,如何沉下心来进行品牌模型侧的深度优化,以此获得在经济下行、消费下行周期中破局可能。
每个品牌的发展,都有自己的基因及特征,到目前还能够有百家以上门店存活下来的品牌,都是非常抗打的品牌。
但有意思的是,我调研一圈下来发现,超过八成以上的品牌对于自己门店经营中盈利数据是不精确的,只从营业收入上进行判断大概率是盈利还是亏损的。包括一些超过五千家门店的品牌都是如此。
这在有红利的时期是没有问题的,大家都在野蛮成长,有个大概率即可,因为大家都只有三五十分的水平,我某一两个点做的好一些即可。
但在进入消费下行过程中,这种概率下的判断就不合适了,因为这个周期下,门店利润率可能是个位数了,收入的10%以内了。当利润进入到个位数的阶段,需要拼是否可以多赚一两点。
当下已经不是最好拓展门店的时期,我们正好可以多花些时间来深度盘点,找到自己最佳的门店模型及最合适的加盟合伙人。
第一步:盘点
先盘点所有门店目前实际经营情况与盈利情况、区域的门店密集程度。
盈利情况需要相对精准的数据,店员的薪资数据、能耗数据、整体运费数据、甚至门店的物料损耗。
盈利能力排序出来,看看情况是怎样?目前环境下盈利能力不错的门店是什么特征?商圈类型、门店面积、承租能力、加盟商特征,所有能够影响其盈利能力的特征和指标都要整理。
区域的密集程度是指现在门店分布在哪些区域中,多少个省、多少个城市?密集度最高的城市有多少门店?密集度最高的省有多少门店?把这个数据和盈利能力数据结合起来,再增加开业时长数据,马上就能够得出一些相对清晰的基础排序了。
第二步 到门店现场找方法
走到一线门店去,看门店实际情况、店员和加盟商实际状态和经营方法。
我服务的一个火锅品牌,盘点后发现有10个门店收入及盈利数据都比较突出,比平均线超出了50%。去这些门店实际走访后,发现都是转角位置、有外摆的区域,整个外摆区域的座位数和店内的台位数相等、甚至超过了店内的台位数。
用工方面,这家门店高峰需要十三个人,但门店除了店长和两个关键店员是固定员工外,其余的全部请小时工,看上去小时工的工时数高,但没有了食宿安排,可以根据自己的高峰时段进行调配,实际上是节约了隐形的管理成本。
我们发现,每个品牌中都有一小群超级优秀的加盟商,这些加盟商有想法、敢于创新和实践,一般都能做出比平均水平高不少的业绩,这些加盟商是品牌最优质的资产之一。
持续复盘和整理门店数据,定期到门店走访,把优秀加盟商的门店经营方法论整理起来,就是品牌的核心资产,在消费下降、竞争加剧的周期中,这些核心资产将成为品牌的竞争能力的来源。
今天我们聊到这里,大家开始盘点了吗?